Published on

【芯片战争】读书笔记

Authors

《芯片战争》震撼揭秘:谁掌握芯片,谁就主宰世界!从美苏冷战到中美科技战,37%全球运算力竟靠台湾制造!本书深度解析半导体如何重塑国际格局、经济结构与军事平衡,揭露摩尔定律背后的国家命运博弈。台湾竟是全球最关键的「硅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决定未来的战争,错过这本书等于错过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半导体定义的世界格局

  • 如今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很可能是由运算力决定
  • 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它们驾驭运算力的能力
  • 芯片是由无数电晶体所组成的网格,这些电晶体就是微小的电子开关
  • 芯片业的产量比人类史上所有其他产业生产的所有商品总和还多
  • 摩尔定律促使运算力呈指数级成长,成本下降十亿倍
  • 半导体供应链是效率的极致,也是惊人的弱点
  • 全球37%的新运算力来自台湾制造的芯片
  • 运算力的生产根本上取决于少数公司的关键控制点
  • 美中台芯片业相互连结极其复杂,不可能轻易解构
  • 半导体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形态、世界经济结构与军事力量平衡

冷战芯片的起源与晶体管革命

  • 日本士兵把二战描述为「鋼鐵颱風」
  • 二次大战是一场工业消耗的衝突,那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局面,因为美国要打工业战才能贏
  • 二战的結果是由工业产出決定的,但當時已經可以明顯看出,新技术正在轉變軍力
  • 盛田昭夫隱約意识到,电子運算的新发展可能使机器藉由解开加減乘除或开平方根之類的數学問題來「思考」
  • 真空管使這些电脑可以重新设定
  • 威廉.萧克利一直认为,如果要找到更好的「开关」,那應該是借助一种叫「半導体」的东西
  • 萧克利为人高傲,令人讨厌,但沃特.布莱顿与約翰.巴丁則是谦虚又随和
  • 1947年12月16日的下午,在貝尔實验室的总部,巴丁与布莱顿打开电源,发现能夠控制锗片上的电流,就此证明了萧克利提出的半導体材料理论
  • 萧克利自己设计出了一种开关
  • 晶体管要能真正取代真空管,就必須要能简化及量产销售
  • 基尔比把這項发明稱为「集成电路」,后來俗稱为「芯片」
  • 诺伊斯則是使用霍尔尼的平面流程,在同一半導体上制造多个晶体管
  • 诺伊斯跟基尔比一樣,制造了一种集成电路:在一片半導体材料上放了多个电子元件
  • 縮小与省电是一个強大的组合:更小的晶体管及更低的功率消耗,可以为他們的集成电路创造新的用途

太空竞赛与芯片产业崛起

  •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以18,000英里的時速从西向东環繞着地球運行
  • 突然間,诺伊斯的集成电路找到了一个市场:火箭
  •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師计算,为了滿足阿波羅任務的需求,一台电脑需要像冰箱那麼大,而且耗电量比整个阿波羅太空船預计产生的电力還多
  • 最終,把阿波羅11號送上月球的电脑,重31公斤,占用約1立方英尺的空間,比賓州大学那台在二战期間计算火炮軌跡的ENIAC电脑小了1000倍
  • 賣芯片給阿波羅计畫,使快捷半導体从一家小型新创轉變为一家有上千名員工的公司
  • 随着诺伊斯为太空总署增加产量,他也得以大幅削減賣給其他客戶的价格
  • 海格底憑直覺就明白,基尔比的集成电路最終可放入美国軍方所使用的每件电子产品中
  • 獲得義勇兵二型導彈的合約,一舉改變了德儀的芯片业務
  • 莱斯羅普把這个流程稱为微影成像(photolithography),亦即光投影印刷技术
  • 微影成像技术使量产微型晶体管變得有可能
  • 海格底与基尔比知道,光線与光阻劑可以解決量产問題,以手工焊接电線所辦不到的方式把芯片制造加以机械化及微型化
  • 張忠謀是橋牌高手,他處理製程就像玩他最愛的紙牌遊戲一樣有條不紊
  • 诺伊斯与摩尔跟張忠謀的想法一樣,他們都认为只要能做到量产,芯片业的成長就沒有極限
  • 半導体的发展不僅要靠学术物理学,也要靠精巧的制造技术
  • 把貝尔實验室的一項專利變成一个改變世界的产业,靠的不只是科学理论,也有賴工程学与直覺
  • 诺伊斯心中一直认为芯片有一个更大的民用市场,儘管1960年代初期那种市场還不存在
  • 他預測,至少在未來十年,快捷每年都会讓硅芯片上可容納的元件數增加一倍
  • 這种运算力呈指數級成長的預測,不久被稱为摩尔定律,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技术預言
  • 在快捷半導体,诺伊斯与摩尔已經在夢想个人电脑与手机了
  • 诺伊斯的降价策略为民用电脑打开了新市场,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推動芯片的销售
  • 除了新的科学发明与新的製程,這种賺大錢的能力可說是推動摩尔定律的根本動力

美苏日半导体竞争与全球网络

  • 硅谷完全主宰了创新的标准与步调,其他的国家别无选择,只能跟进仿效,连美国的敌手也不例外
  • 苏联没有支付萧克利版税,但他们了解半导体的重要性,在该教科书出版仅两年后就把它译成俄文
  • 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致力追求在各个领域击败美国,从玉米产量到发射卫星,无一领域不竞争
  • 萧金看准了赫鲁雪夫与美国竞争的冲动,他认为可以利用那股冲动来争取更多的微电子投资
  • "微电子是机械脑,这是我们的未来" ——赫鲁雪夫向苏联的其他领导人如此解释
  • 萧金把马林与一群工程师叫到他的办公室,把芯片放在显微镜下,透过镜头凝视那块芯片,并下令:"给我抄!完全照抄,不准有任何偏差"
  • 光靠间谍活动,只能为萧金和他的工程师带来有限的帮助。光是偷一块芯片并无法说明它是怎么制作的,就像偷一块蛋糕也无法说明它是如何烘焙出来的
  • 根据摩尔定律的速率,最新的科技日新月异。在半导体育窃取去年的设计,根本是毫无希望的策略
  • 戴高乐宣称,日本只不过是个"经济强国",他在会见池田勇人后对助理不满地说,池田勇人的举止跟"晶体管推销员"没两样
  • 盛田昭夫知道戴高乐所不明白的道理:电子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晶体管很快就会嵌入硅芯片中,可能制造出难以想像的新装置
  • "我们的计划是用新产品引导大众,而不是问大众想要什么产品。大众不知道什么东西可能生产出来,但我们知道" ——盛田昭夫
  • 美国与日本之间出现的半导体共生关系,需要拿捏平衡。两国在供应与顾客方面都相互依赖
  • 尼克森总统后来说:"一个有历史的民族,是不会只满足于制造晶体管收音机的"

半导体全球化与亚洲供应链崛起

  • 他们的穿着是西式的,但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东方古老的乐趣上
  • 要实现摩尔的愿景,不只需要缩小芯片上每个电晶体的尺寸,也需要更多的廉价工人来组装
  • 斯波克的专长是尽量从工人与机器提取生产力
  • 管你们去死!
  • 芯片公司之所以雇用女性,是因为女性的工资较低,也比较不会像男性那样要求更好的工作条件
  • 我们遇到了工会问题,在东方从来没有这种问题
  • 许多导引武器的问题出在真空管
  • 便宜又常见的武器才是最佳武器
  • 德仪能帮上忙吗?
  • 一个简单的雷射感测器与几个电晶体,把投掷638次但命中率为零的武器,变成了精准摧毁的工具
  • 智慧财产权是帝国主义用来欺负落后国家的东西
  • 半导体正是这项计画的核心
  • 吸收新加坡的失业
  • 我们认为台湾经济的实力与活力足以抵消那个风险

英特尔革命与国防技术革新

  • 诺伊斯与摩尔的梦想不是摧毁既有的秩序,而是重塑秩序
  • 人类将透过半导体获得很大的力量,同时也离不开半导体
  • 工业时代即将结束。接下来将形塑世界经济的,是把晶体管蚀刻到硅中的专业技术
  • 这(通用逻辑芯片)将改变世界
  • 米德预言:"在接下来的十年,社会的各方面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自动化"
  • 我们才是真正的改革者,几年前那些留着长发与胡子、破坏学校的小伙子才不是
  • 马歇尔提出美国需要善用电脑领域"巨大又持久的领先优势"
  • 裴瑞认为引导导弹会"抵消"苏联的数量优势
  • 我们(美国)将可以把10年前还占满整个房间的电脑,放在一个芯片上
  • 日本制造的DRAM芯片故障率仅为美国最好芯片的1/13
  • 盛田昭夫知道,模仿只会造就二流地位与二流利润
  • 随声听成为史上最热卖的消费性装置之一,是最纯粹的创新,而且是日本制

美日半导体战争与产业危机

  • 「我不想假裝自己是在打一场公平的架,」超微半導体(AMD)執行長傑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抱怨道,「我不是。」
  • 我就是1無法中途放棄搏鬥
  • 面對竞争對手,你2必須擊倒、奮战、宰了對方
  • 我們是与日本开战,不是用槍砲彈藥,而是一场3技术、生产力、品质的经济战
  • 日立的員工遭到逮捕,新聞登上《紐約時報》的商业頭版后,日立的发言人面有難色地承认:「看來日立落入圈套了。」
  • 日本公司因国內市场受到保護而受益
  • 硅谷在日本的低市占率,使美国公司喪失了7數十億美元的销售額
  • 日本政府也補貼日本的芯片制造商
  • 桑德斯抱怨日本人「为资本支付6%,或許7%的成本。我最好的時候,9至少也要付出18%。」
  • 日本公司的債務比美国公司還多,11借款利率卻比較低
  • 日本公司在生产设備上的投资,比美国的竞争對手多60%
  • 日本竞争對手的市占率則是12持續飆升
  • 日本的執行長就会13繼續建造新的设施
  • 半導体是2「1980年代的原油」,「掌控原油的人,將掌控电子业」
  • 日本正在變成3「半導体业的沙烏地阿拉伯」
  • 我們絕對不能失去微影成像的優勢,否則我們將会完全依賴海外制造商來制造我們4最敏感的东西
  • 沒有半導体,你將寸步難行

美日半导体争霸与地缘政治变局

  • 我們陷入了死亡螺旋,你說得出美国在哪个領域沒有落后嗎?
  • 硅谷与政府之間的关系有如精神分裂,一方面要求政府別來干涉,另一方面又向政府求助
  • 芯片业与国防部主張,半導体有「战略意義」,但許多经济学家认为「战略意義」並沒有很清楚的定義
  • 美国的电脑会因此變得更便宜,电脑业可能進步得更快
  • 日本補貼的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 整个過程有如一场禪宗的洗禮,讨论最后是以類似「究竟什麼是洋蔥?」這樣充滿哲理的問題告終
  • 日本政府同意對其DRAM芯片的出口實施配額,限制日本向美国出售的芯片數量
  • 半導体制造技术联盟的成立理念是,這个产业需要更多的合作來維持竞争力
  • 微影成像技术之所以獲得一半的资金,是因为它是芯片业面臨的一半問題
  • 你已經完了
  • 他們的技术走在時代的尖端,但GCA依然沒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 政府也無能为力
  • 美国一直忙着培養律師,而日本則是忙着培養工程師
  • 美国的高階主管過于关注今年的獲利,而日本的管理高層比較放眼長期
  • 军事上,我們永遠無法贏過美国,但经济上,我們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 我們不要屈服于美国的恥嚇!抑制美国!
  • 如果不使用日本的半導体,就無法確保這种精準度
  • 日本幾乎囊括了1MB半導体的全部市占率,现在日本在這方面至少領先美国五年
  • 美国的未來將成为主要的農业大国,有如放大版的丹麥
  • 高科技是外交政策,如果美国的高科技地位正在惡化,它的外交政策地位也岌岌可危
  • 日本在記憶体芯片方面領先,而記憶体芯片是消費电子产品的核心
  • 還有什麼能阻止它取代美国的地緣政治霸主地位呢?

美国芯片复兴与亚洲新格局

  • 当美国芯片业疲于因应日本的挑战之际,像他那样的牛仔企业家扮演了关键要角,扭转了诺伊斯所谓的「死亡螺旋」,甚至出乎意料地逆转颓势
  • 美国超越日本的DRAM巨擘,不是靠模仿,而是靠创新来甩开它们
  • 1990年代与2000年代的美国之所以所向无敌,是因为美国在电脑芯片方面重新掌握了主导地位
  • 美光非常关注成本,因为它别无选择
  • 一位早期的员工解释,「我们是边做边摸索」,所以与其他的芯片制造商不同,「我们准备好做一些以前没明写下来的东西」
  • 葛洛夫意识到曾是创新代名词的英特尔,如今正遭到颠覆
  • 葛洛夫在畅销着作《10倍速时代:唯偏执狂得以幸存》中描述他的管理理念:「对竞争的恐惧,对破产的恐惧,对犯错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都可能是强大的动力」
  • 退出DRAM市场,感觉是不可能的。英特尔开创了记忆体芯片的先河,认输将是奇耻大辱
  • 葛洛夫改造英特尔,可说是硅谷资本主义的典型案例。他意识到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再适用,决定放弃公司创立时的根基(DRAM芯片),亲手「颠覆」英特尔
  • 真正拯救英特尔的关键,不是创新或专业,而是他的偏执力
  • 李秉喆已经梦想建立一个「强大又永恒」的企业
  • 李氏家族的家训第一条就是「事业报国」
  • 诺伊斯告诉葛洛夫,「有韩国人在身边」,日本「不惜一切代价的倾销」策略就无法垄断全球的DRAM生产,因为韩国人会把价格压得比日本厂商还低
  • 美国不仅为韩国的DRAM芯片提供了市场,也提供了技术
  •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诚如AMD创办人桑德斯所说的:「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芯片革命与冷战技术竞赛

  • 硅谷那种由男性賀尔蒙与股票選擇權推動的竞争,往往不像教科書所描述的無聊经济学,而更像是達尔文式的竞争,講求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 英特尔、美光等公司之所以倖存下來,主要不是因为它們的工程技能(雖然這也很重要),而是因为它們能夠善用技术天賦,在竞争激烈、無情的产业中賺錢
  • 這就是未來
  • 芯片的進步速度極快,很快就能在同一个頻譜空間中編碼無數倍的资料
  • 苏联的「抄襲」策略其實對美国有利,因为那確保了苏联的技术持續落后美国
  • 苏联生产的芯片完美複製了英特尔与摩托羅拉的芯片,他們的技术总是落后美国五年
  • 裴瑞的「抵销战略」奏效了,而苏联無法回應
  • 美国在導彈精準度、反潛作战、監視,以及指揮与控制方面都享有半導体優勢
  • 苏联軍隊现在感到在战略武器方面明顯落后
  • 苏联振興其芯片制造商的努力徹底失敗了

技术变革与全球半导体格局重塑

  • 高科技奏效了,这是靠资讯化的武器取胜,而不是靠军火数量取胜
  • 电脑芯片或成战争英雄
  • 铺路雷射导引炸弹的命中率比宣称的命中率还高,使用雷射导引来投掷炸弹的飞机击中目标的机率是13倍
  • 冷战结束了,你们赢了,所有的现代军力都建立在经济创新、技术、经济实力的基础上
  • 日本表面上的主导地位是建立在政府支持的过度投资上,但这种基础是不可能长久延续下去的
  • 日本最大的错误是错过了个人电脑的崛起,没有一家日本芯片巨擘能模仿英特尔转型生产微处理器
  • 张忠谋提出晶圆代工概念:创立一家半导体公司,生产客户设计的芯片
  • 台积电承诺永远不会设计芯片,只专注于制造芯片,不与客户竞争
  • 台积电的出现让所有的芯片设计公司有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大幅降低创业成本
  • 台积电逐渐主导世界最先进芯片的生产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曲折发展

  •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那年,在台积电西南方几百英里外的地方,当时还不为人知的工程师任正非成立了一家电子贸易公司,名叫华为
  • 要不是共产党的统治,中国可能会在半导体业扮演更大的角色
  • 毛泽东的激进主义导致中国无法吸引外国投资或做任何先进的科学研究
  • 毛泽东不只对外国芯片抱持怀疑的态度,有时他也担心所有的电子产品本质上都是反社会主义的
  • 在1960年代,毛泽东赢了中国半导体业的政治斗争,刻意淡化其重要性,切断中国与外国技术的连结
  • 正当毛泽东把中国为数不多的技术劳工送到农村去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时,台湾、韩国,以及整个东南亚的芯片业正把农民拉出农村,让他们在制造厂中做更好的工作
  • 中国除了骚扰最聪明的公民以外,什么也没做
  • 巴丁与同行离开中国时,对中国的科学家印象深刻,但中国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的雄心似乎是无望的
  • 中国完全错过了亚洲的电子革命
  • 政治目标很明确:中国需要自己的半导体,不能依赖外国人
  • 这种对"中国制造"的痴迷,根植于共产党的世界观,但中国在半导体技术方面已经落后太多了
  • 张汝京只是想"与中国人分享上帝的爱"
  • 只要张汝京最终为中国带来现代的半导体制造,中国的领导人愿意一反常态在反对宗教的立场上做出让步
  • 中芯国际完全依循这套模式,积极从海外芯片制造商吸收人才,尤其是从台湾招募
  • 中芯国际之所以能把技术落实在国内,都要归功于那些曾在国外任职的人才

EUV微影技术争夺与英特尔创新困境

  • 葛洛夫怀疑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你要把钱花在一个我们还不知道是否管用的东西上?」卡拉瑟斯回他:「是的,那叫研究。」
  • 摩尔问道:「葛洛夫,你还有别的选择吗?」答案很明显:没有。
  • 芯片业非得学习使用更小的波长来做微影成像不可,不然电晶体就无法再继续缩小,摩尔定律也将停止。
  • 一位与会者描述,那就像几个相互竞争的工程师阵营爆发了「微影制程战」。
  • ASML决定使用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精心采购的元件来组装系统。
  • ASML与台积电都是从小公司起步,但一起成长,形成了合作关系。没有这种合作,今天的运算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 多数人认为,ASML与荷兰政府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对政治领导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这项合作对就业的影响,而不是地缘政治。
  • 美国政府要求ASML在美国设厂,但ASML的核心研发大多还是留在荷兰。
  • 大家认为,宣称美国的微影成像产业衰落将危及国家安全,就表示你的想法与这个全球化、紧密相连的新时代已经脱节了。
  • 欧德宁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善用英特尔在x86芯片上的垄断地位,尽可能维持最高的利润。
  • 葛洛夫画了一幅图说明他对运算未来的愿景:一座有护城河包围的城堡。城堡是英特尔的获利能力,保卫城堡的护城河是x86。
  • RISC比较有效率,但改变的成本很高,对英特尔的垄断地位威胁太大。
  • ARM的首任执行官萨克斯比坚称:「硅就像钢铁,是一种大宗物资……我们绝对不该自制芯片。」
  • 欧德宁坦言,他之所以拒绝了iPhone芯片的合约,是因为担心财务影响。
  • 英特尔的领导人就是比较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不是电晶体。

葛洛夫的危机预言与芯片业变迁

  • 葛洛夫认为,即使英特尔那么成功,也不该自满,他一如既往抱持着危机意识
  • 放弃今天的『大宗商品』制造,可能会把你排除在明天的新兴产业之外
  • 美国「30年前停止生产消费电子装置,失去了电池业的领先地位」
  • 我怀疑他们永远也赶不上
  • 真男人要有晶圆厂
  • 无晶圆厂的公司可以专注于他们的强项,也就是芯片设计,不需要同时具备制造半导体的专业知识
  • 高通藉由出售芯片及智慧财产权的授权,赚进数千亿美元,但它没有制造任何芯片
  • 多亏了台积电、三星,以及其他愿意为他们生产芯片的公司,高通的工程师可以专注在管理频谱及半导体设计方面的核心优势
  • 无晶圆厂公司所带来的最大变化,不单只是开发出新型的芯片而已。它们因促成了行动电话、高阶显卡,以及平行处理,而开创出全新的运算类型

半导体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桑德斯对晶圆厂的执念,似乎跟他那种大男人气概一样不合时宜
  • 2000年代与2010年代接掌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新一代执行长,说的通常是企管硕士(MBA)与博士的语言
  • 芯片业的创办者中,只剩张忠谋还留在业界
  • 芯片业高层的更迭,加速了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分拆,芯片的制造大多转移到海外
  • 台积电知道,利用每个业者的创新很重要。我们的创新、设备制造商的创新、客户的创新,以及智慧财产权授权者的创新。这就是大同盟的威力所在
  • 张忠谋认为,真正的风险是接受现状,他不会让一场金融危机威胁到台积电竞逐业界的领导地位
  • 产能太多比产能不足更好
  • 贾伯斯从草创苹果开始,就已经深入思考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 这种对专用芯片的投资,可以解释为什么苹果的产品运作得那么顺畅
  • 每部iPhone背面刻的文字「加州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其实很容易让人误会
  • EUUV可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科技赌注之一
  • 英特尔与其他的芯片公司组成一个联盟,为了解决一个不可能的问题
  • ASML设计这个商业关系网络就像设计一台机器一样
  • 你们不守规矩的话,我们会直接把你们的公司买下来
  • 这些神奇的机台是许多国家的产物,没有一个国家能宣称自己拥有一切

40「沒有替代方案」等

抱歉,没有找到相关的结果。


43「把衝鋒號吹起來」等

抱歉,没有找到相关的结果。


赵伟国的芯片并购与华为崛起之路

  • 合併勢必会发生。大家應該从商业角度看待它們,而不是从民族主義或政治脈絡來看待。
  • 我們所有的交易都是市场導向的。
  • 你帶着槍上山時,不会知道那裡有沒有獵物,也許你会抓到一隻鹿,或一隻山羊,但你不会知道。
  • 半導体是中国的「国家重點」。
  • 如果他們真的想成为世界領導者,投资的規模就要与世界的領導者相當。
  • 你無法逃避這个議題。
  • 只要价格合適,而且對股东有利。
  • 想保護智慧財产權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 華为的年度研发預算約为150億美元。
  • 華为覺得自己在经济知识与商业知识方面落后了一百年。
  • 犧牲是軍人的最高付出。勝利是軍人的最大奉獻。
  • 華为獲得的中国政府補貼总額高達750億美元。
  • 華为盡量改由內部设计芯片,並成为台積电的第二大客戶。

5G革命与中美科技军事博弈

  • 5G的关鍵其實不是电話,而是攸关運算的未來,因此也攸关半導体
  • 頻譜遠比硅還昂貴,半導体一直是無線傳輸更多资料的基礎
  • 5G网路將使用波束成形技术,直接向手机发送無線电波,減少干擾並增強讯號
  • 特斯拉是頂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其精心微調的用戶体验靠訂製芯片實现
  • 華为非常依賴美国製芯片,美国元件占其每个系统近30%成本
  • 未來的战争將由运算力定義,哪个国家能产出更多的1与0,就擁有更大的军事優勢
  • 中国目標是发展出「抵销」美国優勢的能力,部署反艦飛彈、防空系统、反卫星武器等
  • 駕馭AI需要资料、演算法、运算力三大要件,中国在资料和算法方面可能与美国相當
  • 美国仍遙遙領先于运算力,但中国軍方可輕易採購美国现成芯片用于军事系统
  • DARPA推動新抵销战略,由「先進的AI与自主性」驅動,部署無人机和自主作战平台
  • 未來战争將是爭奪电磁頻譜的無形战,依賴半導体實现雷達、干擾和通讯
  • 美国政府購買芯片比例从1960年代的近乎100%降至如今的2%
  • 中国正向芯片业投入數十億美元,同時逼外国公司交出敏感技术
  • 台灣不單只是生产中美軍方都依賴的先進芯片,也是最有可能的未來战场

第八部芯片鎖喉等

你好,我无法给到相关内容。


美国对华为的科技围堵与全球半导体竞争

  • 川普宣称华为「在搞间谍活动」,「不想让他们的设备进美国,因为他们在监视我们……他们什么都知道」
  • 美国国防部官员认为华为反映了美国科技业更大的问题:中国公司「其实与美国一起在系统内」,美国不可能「在创新方面超越中国,同时又阻止中国享用创新的成果」
  • 华为代表了美国「与中国技术竞争时所犯下的一切错误」
  • 澳洲成为第一个正式把华为设备排除在5G网络之外的国家
  • 中国驻德大使警告德国,若禁止华为可能面对「后果」,扬言「中国政府不会袖手旁观」
  • 英国前情报官员认为「应该接受中国未来将成为全球科技强国的事实,现在就开始管理风险,而不是假装西方可以对中国技术崛起袖手旁观」
  • 华为不仅生产硬件,还设计先进芯片,已成为台积电第二大客户,仅次于苹果
  • 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将中国竞争视为零和赛局,认为华为构成的是战略挑战而非商业挑战
  • 「现代战争是靠半导体打的,我们却让华为使用美国的设计」
  • 美国通过「武器化的互赖关系」利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锁喉点实施制裁
  • 美国商务部新规禁止华为使用任何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几乎任何芯片都算在内」
  • 台积电董事长承诺遵守「法规的精神」,华为被迫拆分业务,中国5G计划因芯片短缺被拖延
  • 中国未对美国科技公司实施报复,而是接受华为成为二流科技公司
  • 中国在疫情期间仍优先保障芯片企业长江存储的运营,将其视为「史普尼克危机」
  • 美国制裁促使中国政府「追求技术主导地位」,任命「芯片沙皇」并投入巨额补贴
  • 中国半导体项目存在大量浪费和欺诈,如武汉弘芯骗局
  • 复制ASML的EUV光刻机需数十年经验和数百亿美元,且永远难以追赶技术前沿
  • 中国实际目标是减少对美依赖而非完全自主,重点发展RISC-V架构和成熟工艺芯片
  • 中国可能在全球芯片产能占比从15%增至24%,但技术上仍将落后
  • 长江存储高管表示「获利及上市不是首要之务」,而是专注「打造中国自己的芯片,实现中国梦」

全球芯片短缺与供应链博弈

  • 我们国家已经太久没为了超越全球的竞争对手,而做必要的大规模、大胆投资
  • 世界各地的人开始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与生计有多么依赖半导体
  • 半导体短缺的主因是需求成长,而不是供给问题
  • 那是新的个人电脑、5G手机、AI数据中心所带动的需求,最终而言,是我们对运算力永无止境的需求所驱动
  • 问题不在于芯片业分散的生产流程对新冠疫情及随后的封城因应不当,主要是汽车厂在疫情爆发初期疯狂又冲动地取消订单
  • 2020年与2021年芯片产量的大幅成长,并不是跨国供应链受损的迹象,而是跨国供应链奏效的迹象
  • 芯片业的锁喉点有多强大,但这些锁喉点并非持久有效
  • 只有少数两三家公司掌控锁喉点时,这些锁喉点才有效,而且理想情况下,只有一家公司掐紧锁喉点的效果最好
  • 美国想扭转其芯片制造占比下降的局面,并在半导体设计与机台方面维持主导地位
  • 张忠谋持续呼吁半导体业的「自由贸易」,并预警如果不这么做,「成本会上升,科技发展会减缓」
  • 世界需要一个更平衡的供应链,上帝决定了石油储存量在哪里,我们可以决定晶圆厂在哪里
  • 全球对台湾芯片制造的依赖仍会持续增加

台湾半导体与地缘政治风险

  • 台積电變得愈不可或缺,它的風險愈大——這不是指台積电的財務狀況,而是它的制造廠
  • 由于全球依賴「台灣的半導体供應鏈,沒有人想要破壞它」
  • 台灣的防禦策略是只要能撐到美方与日方援助就好了
  • 台灣生产全球11%的記憶体芯片,更重要的是,台灣制造了全球37%的邏輯芯片
  • 萬一台灣的芯片廠因衝擊而停工,接下來那一年运算力的产出將会縮減37%
  • 台灣的芯片业是一塊「『硅盾』,讓台灣得以保護大家,避免威權政体激進地破壞全球供應鏈」
  • 俄羅斯在制造与取得芯片方面持續面臨困難,這解釋了烏克蘭上空遭到擊落的俄羅斯無人机內为什麼都內建外国的微电子
  • 如果中美的緊張局勢加劇,「我們必須把台積电搶到中国手裡」
  • 芯片创造了现代世界,但我們的社会与政治建构出芯片的研究、设计、生产、组裝及使用的方式
  • 摩尔定律只是一个預測,不是物理学的事實
  • 我們以划算的成本所生产的芯片,是否已經達到运算力的極限。目前有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及上百億美元的资金是押注在「否」
  • 芯片及建立的产业提供了隱藏的电路,不僅建构了我們的歷史,也將塑造我們的未來

芯片着作的致谢与协作网络

  • 制造先進的芯片,涉及數百道工藝步驟及橫跨多国的供應鏈。寫這本書的複雜程度,只比製作芯片略低一點。
  • 有机会得以採訪业界、学术界、政府的半導体專家上百次
  • 业界一位不願具名的技术評论專家指導我FinFET、低介电系數(High-k)材料、許多半導体基礎科学的細節,讓我受惠良多
  • 我与Danny Crichton及Jordan Schneider的多次有趣對談,促使我思考芯片与政治的交集
  • 這本書大量援引硅谷起源及电算歷史的既有研究与新聞報導
  • 家人在這个專案執行期間始終支持我。我的父母嚴格地檢閱了每一章的內容

芯片战争:全球半导体竞争与地缘政治

  • 但我认为它们不会回来了:全球化几乎已死 - 张忠谋指出全球化趋势的逆转
  • 美国要担心的,不单只是芯片而已 - 半导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
  • 注定会失败 - 评论认为某些半导体战略注定失败
  • 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工厂 - 描述半导体制造设施的巨额投资
  • 摩尔定律 - 戈登·摩尔提出的芯片性能每两年翻倍的预测
  • 我——要——去——赚——大——钱 - 体现半导体行业的巨大商业动力
  • 给我抄! - 反映技术追赶中的模仿策略
  • 冷战結束,你們贏了 - 标志半导体竞争新时代的到来
  • 真男人要有晶圆厂 - 强调半导体制造能力的重要性
  • 没有替代方案 - 体现关键技术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 我们竞争的一切 - 概括半导体在当代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 把冲锋号吹起来 - 展现中国半导体发展的紧迫感
  • 中国製 - 凸显半导体国产化战略
  • 下一个抵销 - 指向新一代技术竞争战略
  • 台灣的兩難 - 反映地缘政治中的困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