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我在北京送快递】读书笔记

Authors

《我在北京送快递》真实揭露底层快递员血泪史!作者用亲身经历撕开物流行业不为人知的黑幕:无薪试工、无医保、高强度夜班、零下十几度送货,月入过万背后是汗流浃背与尊严践踏。这本书不仅是一个快递员的生存实录,更是对当代劳动异化的深刻反思,让你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与自由的价值。每一个被生活压榨的人都该读!


物流夜班一年的经历与感悟

  •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
  • 感谢Telegram 频道 @sharebooks4you制作,欢迎大家扫码订阅

物流夜班工人的生存实录

  • 所谓的面试只是走走形式,实际情况是来者不拒,但入职前要无薪试工三天。这应该违反了《劳动法》,但我打听了一下,物流园里的企业都这样操作
  • 初次干这活儿的人,很多其实并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怎么干。试工是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
  • 我喜欢这份工作,虽然不是喜欢所有方面:它不用跟人说话,不用开动脑筋,撸起袖子干就行了
  • 一般上班后个把小时,我就已经汗流浃背,直到第二天早上。后来我买了一个三升的水壶,每晚喝掉满满一壶,试过整晚上没有小便,水都从汗腺排掉了
  • 公司的人员配备和工作量是挂钩的,资本家不养闲人
  • 衣服是很难洗干净的,因为晚上要搬抬货物,难免沾到各种污渍和油渍,而且人累的时候会这样想:洗太干净没有必要,第二天还是会弄脏的
  •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晚上,当我被睡意折磨得走投无路时,我都会在心里赌咒:下班后一定要不顾一切地立即狠狠睡上一觉
  • 因为刚刚长时间地从事完身体并不喜欢的劳动,心里会生出一种奇怪的厌烦,渴望着做些身体喜欢的事情,以压制那种厌烦感
  • 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
  • 在那种工作场所里,每个人都被生活压榨着,同情心因此透支,然后不知不觉地变得麻木、冷漠
  • 假如我在那里干到今天,至少也是个后备经理了,这时候大概正愁得扯自己头发、对着别人大吼大叫吧
  • 长期熬夜会增加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我年纪已经不小了,这不是遥远的事,为此我很焦虑

北京快递员求职入职的曲折历程

  • 我原本就没想过月薪上万、工作轻松之类的事情
  • 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公司会保底给5000块
  • 自尊心确实是一种妨碍
  • 他其实更喜欢性格“粗”点儿的快递员,因为“粗人”身上没有多余的自尊心
  • 既然没有名额,你们招什么聘呢?
  • 这个小医院确实有点儿问题
  • 小时工没有底薪和各种补贴,公司也不给买五险
  • 负责人什么都没说,没有严厉地指出“不可以弄虚作假”

快递员的漂泊与职场困境

  • 整个站点里,就剩下三个人没车,我是其中之一
  • 这种处境令我的工作进行得非常痛苦和低效
  • 教给我也是浪费时间
  • 出于这个缘故,他们有时会载着我一栋栋楼跑
  • 另外的那个人对我就很友好
  • 和别人不同,他不介意我瓜分了他的派件费
  • 他对养殖业怀有很大的兴趣,要不就是始终对之前的投资失败耿耿于怀
  • 飞哥虽然已在S公司干了半年,但和我一样,还是个小时工
  • 他说干小时工更自由
  • 他好像很满意,更坚定了不转正的念头
  • 他为人其实不错,虽然老爱咋咋呼呼,令人觉得不真诚,但其实没有坏心眼
  • 我勉强挑了一辆,感觉就像在一包掉到地上的饼干里挑出一片没弄脏的
  • 这辆车还没帮我挣到一分钱,我就先为它掏了150块
  • 我终于有了安心的感觉:这份工作稳固了
  • 谁送了好送的别人就得送不好送的,同事之间就像零和博弈
  •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我所处的环境,而不是由我的所谓本性决定的
  • 工作中的处境正在一点点地改变我,令我变得更急躁、易怒,更没有责任心
  • 赔钱是家常便饭
  • 你要拒收就得当即验货
  • 我震惊地发现,自己心里甚至没有丝毫内疚
  • 顾客就是上帝,难道你不懂吗?可是上帝应该只有一个,我每天却要伺候很多个啊
  • 淡季我们要练好兵,旺季才能打胜仗
  • 不是你有多了不起,是S公司平台给你机会
  • 晚会的内容就是抓纪律,把犯了错的人拉出来当众羞辱
  • 我想我可以被解雇,但不能被羞辱
  • 通过这种方式,S公司确实淘汰掉了部分服从性差、自由散漫的人

快递员职场困境与跳槽经历

  • 我很早就听说S公司的口碑好,是“快递界的海底捞”,Z主管开会时就经常要求我们,派件时要向客户提出帮忙把垃圾带走。
  • 站点还做了统计表贴在墙上,每天更新我们得到的好评数,排名靠后的会在开会时被揪出来。
  • 我向来是挺羡慕“那些什么通”的——他们送快递就是送快递,不用早晚开什么会,更没有丢垃圾、打好评之类的事情,也不会动不动就被投诉。
  • 医生让我先输一周液,然后再回来复查。不过我在S公司是小时工,公司没帮我买医保。
  • 后来我算了下账,连误工在内,一场病使我损失了三千多块钱,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
  •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他所说的“一朝”,就是指“双11”“双12”这些物流高峰。
  • 我在S公司遭遇了太多倒霉事:办入职耽误了大半个月时间,最初没三轮令我干活儿既累又挣不到钱,加入小组晚又导致分到难送的地盘,小时工没给买医保害我看病多花了很多钱……
  • 在经历了一次肺炎后,我觉得医保还是有点儿用的;假如当初我在S公司有医保,看病时能省好多钱。
  • S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其实享受了人力资源的红利,它在劳资关系里也极其强势。
  • 我向来是一个自觉的人,不是一头牲口,不喜欢在鞭子下干活儿。
  • 相对于S公司要求的高质服务,这里要求的是高效。S公司的优质服务建立在高成本、高收费之上。
  • 客户在“四通一达”发个快件只要10块钱,在S公司要23块。你们还觉得冤枉吗?可是,23块不是我们个人收的,我们送一个快件只有1.6元,和“四通一达”差不多。

8 时间成本

  • 时间成本:快递员每分钟值0.5元,派一个件平均得2元,必须每四分钟派出一个快件才不至于亏本
  • 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待问题,用成本的眼光看待时间
  • 小个便的成本是1元,吃一顿午饭的时间成本是10元,加上饭钱太奢侈,所以经常不吃午饭
  • 为了减少上厕所,早上几乎不喝水
  • 收件人要求放快递柜或改天再送,会导致时间成本超过派件费,造成亏损
  • 很多人对快递员的工作方式不了解,倾向于把这些不了解看作对我们劳动报酬的不了解
  • 每个小区根据实际情况,住户和快递员之间早已形成了长久的默契
  • 不好送的地方的客户,应该感谢好送的地方的客户
  • 有些我以为显而易见的事情,别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因此沟通时需要耐心
  • 不愿意相信客户在知道报酬的情况下,会心安理得地要求单独跑一趟
  • 不会惯着从一丁点儿职权中滋生的虚荣心

快递员的寒冬与客户冲突

  • 原来顾客们远比我以为的更在乎平台的“大促”活动,已经纷纷按捺住购物的欲望,就等着在11日当天尽情地释放了
  • 我发现同时有两种心理在我身上发生作用:一种是对促销活动带来的高回报的渴望,一种是对犯错的恐惧——事实证明在“大促”时谁也免不了忙中出错——而后一种心理对我的影响力要远远强于前一种
  • 我的身体会自觉地调整内分泌水平,就像逆来顺受的劳工在发现雇主并不打算满足自己的需求后,默默地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 这就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令我们瘫痪在地
  • 而在北京,我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经常要面对零下十几度的气温
  • 不过即便如此,我的手还是经常被冻僵,有时别说操作手机,连让手指弯一下都做不到
  • 而作为艰辛的回报,12月我们站点全员的税后工资都超过了一万
  • 我生气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被冤枉,以及平白增添的麻烦。或许还有对所有我不认同但不得不接受的不公平、不友好、非人性的规则和条件的不满
  • 那冲动就像一根钢缆绷断后疯狂地反弹,不顾一切地反噬身后的压力,发泄对世界的不满
  • 也许,这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 可是我怀疑她并没有如实地告诉客服,她在下单时留错了地址,所以客服才帮她进行了投诉处理
  • 但我不能把气撒到她身上,否则我对她也是不公平、不友好、非人性的
  • 当时我气得手抖,心想真是好心遭雷劈

快递员的赔钱经历与行业遣散

  • 只要是长久干快递的,都有过赔钱的经历。私底下我们常常自嘲:多干多赔,少干少赔,不干不赔。
  • 揽退不仅有风险,而且很费时间。
  • 一系列错误被终结的那一刻,责任刚好在谁身上,就由谁买单。
  • 我像被一列火车迎头撞翻在地,精神上再也爬不起来。
  • 在我们无产阶级的心里,对于资本家的种种行径,始终保持着万年不变的冷淡和警惕,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 我的时间突然变得宽裕了,就像一个曾被人看不起的穷光蛋一夜暴富,我可以报复性地享受一下挥霍时间的奢侈。
  • 这说明我其实讨厌这份工作,甚至讨厌所有我做过的工作。
  • 我曾经做得比一些客户见过的所有快递员都好。

上海便利店打工初体验

  • 我的房间最小,租金也最便宜,实用面积约有五平方米
  • 当年58同城不像今天这么多骗子,用来找工作很方便
  • 没通过的人可以参加下一轮培训,或者去找别的工作
  • 店长告诉我,货架上过期的便当我们可以吃掉。这其实是违规操作
  • 店长不希望属下频繁地更迭,所以这些免费的过期便当,她用来帮助我们减少支出
  • 店长向来按照每人每周七十二个小时排班,多劳多得
  • 四家店的营业员里,只有我自觉地戴了口罩
  • 真正吸引我的其实是住在店里,我可以由此省下每月1500元的房租
  • 社保其实是坑人的,只要有医保就够了
  • 我没办法按正常手续离职,店长起先要我做满一个月
  • 我已经进了公司的人力资源黑名单,以后都不能再入职C便利店了
  • 这次是最感愧疚的,我觉得亏欠了那个店长
  • 临到店门口,却始终鼓不起勇气进去,在马路对面徘徊了十几分钟
  • 他二话不说给了我200块,这事就这么了结了

自行车店老板Y的经营困境与员工关系

  • 找知名大企业还是有好处的,他们一般都依章程办事,不会区别对人。
  • 她经营的是一个高端美国品牌,当时在国内有一家直营店和三十几家加盟店。她自己告诉我,在三十几个加盟商里,只有她一个在亲自打理生意。
  • 而Y甚至都不是一个车友,至少当年还不是。她其实不太懂车(不过她绝不会承认),但她确实也很有热情,不过她的热情可能不是对骑车本身有兴趣,而是一种事业心以及通过事业获得的社交满足。
  • 她的能力和性格完全是那种“top sales”(顶级销售员)的类型:极其热情、积极、乐观、主动,锲而不舍又百折不挠。
  • 她常说:“我们附近平均房价10万一平,这些住户才是我们的目标群体。”在她看来,把店开在金矿般的富人区,还惦记着穷酸的车友,显然有违商道。
  • 她认为世上超过一半的消费是冲动消费,如果人人都要思前想后,那么就没人会买东西了。
  • Y还有种病态的焦虑,非常沉不住气,经常朝令夕改。她的情绪管理也足够糟糕,已经有点儿臭名昭著——她时常对我们发火,事后又来道歉,可是没过几天又再犯,然后再道歉,如此反复,让人觉得她的道歉毫无意义。
  • 在Y的手下打工,他们确实很忙,也很累,而且他们觉得做了很多无用功。他们讨厌Y缠着顾客软磨硬泡,并让他们一辆接一辆地搬车和装车。他们说这是“苦肉计”,是“很cheap的hard sell”(很低劣的强行推销)。
  • Y要仰仗我的几个同事的专业技能,她虽然是老板,但本质上是个sales(销售员),她的所有意识、能力和个性都围绕着sales这个角色培养。在她看来,这个店首先是门生意——这其实没错——而不是兴趣爱好。
  • 她投身到自行车行业,不就是人们常说的“降维打击”么?
  • 这就是老板带队和职业经理人带队的区别:比如我在C便利店时,只要把分内事做好,剩余的时间闲着就闲着,店长不会说什么,甚至店长自己也闲着;可是假如由老板亲自带队,她看见员工闲着,就会觉得自己吃亏,无论如何都想让员工动起来。
  • Y有一种过度行为的倾向:一边过度地索取,一边过度地施予;一边过度地伤害,一边过度地补偿……总之,她很难心平气和,她活在一种持续的激动中——她是个天生的斗士。
  • 尽管D有污点,但他却是店里唯一爱护Y养的狗的人。
  • 她其实并不富有,她的钱是自己拼搏得来的,她出身的家庭并不富裕。
  • 人生是螺旋上升的这句话,不知道是谁最先说的,确实是很形象,只是没有提到上升的幅度很小、速度很慢。
  • 当你意识到这点之后,你就可以蛮有把握地声称,你的下一个女友也将和现在的女友相差无几。从你交上第一个女友时起,你其实已经在和最后一个女友交往。
  • 你终于领悟到这个世界的结构:这些人都是以你为圆心的圆,他们的半径就是和你的关系。

第四章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 我做过很多工作,但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体验生活
  • 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 每一份工作都让我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 有时候,最不起眼的工作反而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
  • 不要害怕尝试,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份工作会改变你的人生

从讨好到觉醒的职场历程

  • 每个人都会以己度人,你永远无法让一个不真诚的人相信你的真诚。反之,你根本没必要向一个真诚的人证明你的真诚。
  • 我发现当一个人表现得无私时,别人回报他的往往不是友善,而是加倍的贪婪。
  • 卑贱的人如果心怀不满,就只会欺负别的卑贱的人,因为反抗权势是要吃苦头的。如果实在是谁也欺负不了,那就只能去虐待动物了。
  • 人们常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在我看来,爱情恰恰最不盲目、最不功利、最忠于本心。相反,仇恨才是盲目的。
  • 大多数人都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而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 我意识到自己想讨好所有人的冲动是盲目和徒劳的。
  • 性格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历程。

北京经历塑造人生起点

  • 假如没有在北京的这一段经历,那么今天的我肯定会是一个和现在很不同的人
  • 这段经历起码塑造了最初的我,就像给了我一个起点
  • 工作是社会机器对人的奴役,可是人活在世上,很难不受到奴役
  • 刊物上的作品大多是毫无价值的垃圾——就像被驯服的牲口一样,早已丧失了原始的天性
  • 作品最重要的是灵魂,很多人是没有灵魂的
  • 那段日子也是我对世界——起码是对这个社会祛魅的过程
  • 我得以重新审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 如今我不会再为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感到惶恐不安,相反,我珍视自己的个性
  • 此后无论我打工或写作,那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建设
  • 老板对我们除了给钱不豪爽以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可能因为我对他有用,他找不到替代我的人
  • 树挪死、人挪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 生意场就是个尔虞我诈的地方,我们既彼此提防,也互相依存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我不相信什么报应,有些事情的发生只是内在规律的作用
  • 人来到这世上,并不一定是件幸事

写作与自我探索的转折期

  • 我应该做我喜欢和擅长的事,比如说写作。
  • 现实世界有多贫瘠,精神世界就有多丰饶。
  • 冰山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露出海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我们只能想象。
  • 小说的艺术就是在有限的文字和形象里蕴含无限的思想和情感。
  • 艺术没有不能打破的原则。
  • 我不敢说这些内容全是客观的,因为不存在客观的写作。
  • 摇滚精神的核心是真诚。
  • 工作本是生存的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
  • 我怯于和生人面对面地打交道。
  • 我表现出的攻击性,是我在写作上的自卑感导致的心理防御。
  • 我的精神状态不健康,心态已经开始有些扭曲。

下关生活与工作感悟

  • 在我看来,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 这个时候假如亚历山大大帝来问我需要什么,我也会说,别挡我的光线就好。
  • 十二年了,在劳动强度相当的情况下,我的工资反而少了300块,由此可见下关有多么不发达。
  • 下关的位置在洱海的最南端、洱河的入湖口处,城区临湖而建,西依苍山,风景非常秀美。
  • 我认为自己写作上的平庸,是受了我过的平庸生活的影响。我渴望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
  • 无私是一种高尚情操,但或许并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 现实就像一个力大无穷、整天在胡说八道的野蛮人,不过最后他总能证明自己是对的。
  • 在现实面前,连“胜利”的念头都不要有。
  • 艺术家常常乞灵于精神的纯粹——自己本身是什么,就更加要是什么,有时甚至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 在今天,任何一个不快乐的人都是可耻的、不负责任的。

从宾居卤味到广州网店的创业历程

  • 我的卤味定位在零食,而不是熟菜,但这里的人似乎对零食兴趣不大。或许零食是在物质富裕后增生的欲望,或是在生存压力下的精神排解。
  • 我知道自己在他心目中是一个信得过的老同事、老朋友;无论我和他的价值观差异有多大,他都觉得可以信任我,不必提防我。实际上他要提防的人,是那些价值观和他相近的人。
  • 罗振宇是在做营销,不是做文化,他是个商人。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这么多年来,每当存款低于一万,我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这是我的心理安全线。
  • 无论是在她游荡的日子里,这种游荡是一种家常便饭,还是在她失意的岁月里,那些失意都很伟大……
  • 她在一生的历险过程中经历沟沟坎坎、反复无常时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保持着女士的那份教养、那份勇敢。这种精神、教养和勇敢在她短暂一生的最后日子里,让她能够谈笑风生,能够在心死之时喜欢她的鸭子及枕边的昆虫。
  • “在心死之时喜欢她的鸭子及枕边的昆虫”——在毫无希望的绝境中的爱,这就是照亮生命的光。

生活的另外部分与自由追求

  • 和另一边灯火通明的经营区相比,那里就像剧院里被幕布遮挡的后台。对我来说,在那里度过的时刻是隽永的,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地方,记得当时自己的感受。
  • 工作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我们对个人意愿的让渡,那么与此相对的生活的另外部分,就是那些忠于我们意愿的、我们想做的事情和追求——无论其内容为何,我在这里暂且先称之为自由吧。
  • 所谓的自由,实际上在于你能意识到什么,而不在于你享有什么。
  • 其实我想说的自由,是一种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自我意识上的个人追求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真正区别于另一个人的精神内容。
  •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可贵。自由的情况也一样,或许它可望而不可即,或许我终生都无法抵达它,但这并不要紧,因为对它的追求比对它的获得更可贵。
  • 写作于我而言,就是我生活的另外部分,属于自由的那部分。
  • 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决定意义。
  • 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